1月6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在西安成功举行。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国际发表领域的高产学者及高影响力学者、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编辑,就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国际论文发表产出进行了深入地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苗伟山发表了题为《通向国际发表之路——基于22位传播学研究者的扎根理论分析》的大会主题演讲。苗伟山老师在访谈22位传播学研究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中国传播学者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的动机、影响因素以及争论。
苗伟山老师首先从个体、组织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传播学者发表国际期刊的动机。国际SSCI期刊论文是高质量和规范研究的代表,能收到有价值和建设性意见。部分受访学者特别提到,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对其个人的学术发展很重要,是找工作的硬通货。从组织层面来看,物质、荣誉、晋升等组织激励是学者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的核心动力。也有学者期望超越种种制度限制,寻找被承认的研究领域和议题。而对国内学术生态和期刊裙带关系的不满也是动机之一。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特定话题的敏感性是论文国际发表的重要动因。
随后,苗伟山老师重点分析了影响论文国际发表的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制度因素方面涉及工分考核、学术共识的成熟度和学术权力关系程度等。学术圈中的偏见也会影响知识生产,具体表现在议题选择和议题迎合、中国议题合法性解释、引用参考文献和被引用情况等。在特定议题上,部分学者为避免风险倾向于去政治化写作,而对于潜在风险的忧虑也会促使他们选择国际发表。
最后,苗伟山老师从态度和行为层面分析了国内学者发表国外期刊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争论。在态度层面,学者都意识到国际发表中的西方主导现象,都意识到西方理论的不适用性或局限性,但是没有很强的意愿对西方理论进行挑战或者发展新的理论。可能的原因在于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遵循“发表第一”的原则,并期待资深学者发声。在行为层面,国内学者在发表国际期刊时往往遵循既有的西方理论、增加一定本土元素,结尾部分讨论西方理论的实用性,并对西方理论的局限性做以批判。